企業信息:
所在行業:方便食品、調味品、肉制品
主要產品類型:公司產品類別有13項,不一一贅述
公司規模:中小型企業,員工>200人
前段時間,國家下發了3個新的標準,給予食品企業兩年的過渡期。面對新規帶來的諸多變化,食品企業需要積極采取行動,確保順利合規過渡,關于新規的實施,目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組織深入學習與培訓
(一)組織內部培訓
邀請行業專家、法規解讀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講解,重點剖析新規中重新界定的預包裝食品范圍、優化的配料表標示規則、食品定量標示變化、保質期標示調整、新增的食品聲稱標示原則等關鍵內容。
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加深員工對各項條款的理解,明確每個崗位在新規執行中的職責。
(二)持續學習與更新知識
建立持續學習機制,鼓勵員工關注官方發布的標準解讀文件、行業協會資訊、專業媒體報道等,及時獲取國家最新信息和權威解釋。
定期組織內部研討會議,分享學習心得,共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確保員工對新規的理解與時俱進。
二、標簽設計與審核優化
(一)重新設計標簽模板
依據新規要求,全面梳理現有產品標簽,重新設計標簽模板。
在配料表方面,確保單一配料食品正確標示配料表,可食用包裝材料準確標注,復合配料按規定展開標示原始配料,復配食品添加劑清晰展開標示在終產品中發揮作用的全部食品添加劑。
對于食品定量標示,嚴格判斷是否存在 “特別強調” 情況,若有則準確標示添加量或含量;杜絕違規使用 “無”“不含”“不添加” 等聲稱詞匯。
調整保質期標示方式,按照年、月、日順序清晰標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到期日,符合簡化標示條件的產品也需按規定執行。
同時,在標簽醒目位置增加致敏物質提示信息。
(二)強化標簽審核流程
建立多層級、多部門協同的標簽審核流程。
設計部門完成標簽初稿后,由研發部門審核配料信息準確性,確保與產品實際配方一致;
品控部門依據新規檢查標簽是否符合各項標準要求,包括文字表述、格式規范、信息完整性等;
銷售部門從消費者角度評估標簽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提出改進建議。
最終由品控負責人進行終審,簽字確認后方可用于生產。
此外,引入標簽審核軟件或工具,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審核,提高審核效率和準確性,降低人為疏忽導致的標簽錯誤風險。
三、供應鏈管理升級
與供應商溝通協調
及時與原材料、包裝材料供應商取得聯系,針對標準的主要變化和要求,尤其是涉及原材料質量、包裝材料合規性等方面內容。
要求供應商提供符合新規的原材料和包裝材料質量證明文件,對原材料的溯源信息、包裝材料的安全性和衛生性進行嚴格審查。
與供應商共同探討在生產過程中如何避免異物混入,確保原材料和包裝材料在源頭符合標簽新規要求。
四、生產過程管控調整
(一)規范生產操作流程
結合新規對食品標簽的要求,重新審視和完善生產操作流程。
明確規定在生產過程中,對于涉及配料添加、工藝調整等可能影響產品標簽信息的環節,必須進行詳細記錄,并由專人負責審核確認。例如,若在生產中更換了某一配料的供應商,需對新配料的相關信息進行評估,及時更新標簽內容,并確保生產線上的產品與新標簽信息一致。
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定期檢查設備是否存在可能導致異物混入產品的風險,如塑料部件磨損等情況,及時維修或更換設備部件,避免因生產過程問題導致標簽與產品實際不符。
(二)質量控制體系優化
將新規要求納入質量控制范疇,制定相應的質量控制標準和檢驗規范。
在產品出廠前,增加對標簽內容的專項檢驗環節,除了檢查標簽的印刷質量、粘貼牢固度等常規項目外,重點審核標簽信息是否符合新規,確保每一批次產品的標簽都準確無誤。
同時,建立質量追溯系統,一旦發現產品標簽存在問題,能夠快速追溯到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及時采取召回、整改等措施,降低質量風險和企業損失。
五、與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保持溝通
(一)及時了解監管動態
安排專人與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衛生健康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 新規在地方層面的監管要求和實施細則,獲取最新的監管動態和政策解讀。
積極參加監管部門組織的標準宣貫會、培訓活動等,與監管人員面對面交流,確保企業對新規的理解與監管要求一致。
在企業內部建立監管信息傳達機制,將獲取的監管信息及時傳遞給相關部門和員工,以便迅速調整企業的應對策略和執行措施。
(二)參與行業交流與合作
積極加入食品行業協會,參與協會組織的關于新標準的研討交流活動。
與同行企業分享應對新規的經驗和做法,共同探討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通過行業協會平臺,反饋企業在執行新規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行業協會向監管部門反映企業訴求提供依據,推動行業整體合規發展。
同時,關注行業協會發布的自律規范和指南,參照行業最佳實踐,不斷完善企業自身的標簽管理工作。
新規的實施雖然給食品企業帶來了挑戰,但也是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機遇。
通過以上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食品企業能夠在兩年的過渡期內順利完成標簽合規調整,以更規范、更透明的產品標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在實施過程中,企業還需不斷總結經驗,持續優化各項措施,確保新規要求得到切實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