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10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標稱深圳喆喆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原切牛肉干(原味)和原切牛肉干(川味),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中山市西區金慶發副食商行銷售的標稱佛山市合順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泡鹵鴨掌(檸檬味),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東莞市萬江鑫吉餐飲店使用的湯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州市番禺區洛浦林記小吃店使用的湯粉碗,大腸菌群和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州市番禺區洛浦承記小吃店使用的湯粉碗,大腸菌群和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東莞市萬江鑫吉餐飲店銷售的白米飯,菌落總數不符合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規定;珠海市斗門區潮軒興潮汕原味湯粉店使用的湯碗,大腸菌群和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江海區膳糧餐廳銷售的芝麻原味齋腸粉(免芝麻不要菜),菌落總數不符合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規定;江門市江海區禮樂第一城漁村酒家銷售的凈炒飯,菌落總數不符合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規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該菌群的檢出表示可能受到糞便的直接或間接的污染。使用有大腸菌群的餐具,可能會引起人體腹瀉、腸胃感染等不適癥狀。造成餐飲具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餐館衛生環境較差、洗餐具的水受到污染等。
7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7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珠海市香洲黃德順淡水魚檔銷售的大草魚,五氯酚酸鈉(以五氯酚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珠海市斗門區白藤葉正芳水產檔銷售的虎蝦,土霉素/金霉素/四環素(組合含量)和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陽江高新區天耀百貨店銷售的食莢豌豆(荷蘭豆),多菌靈和吡唑醚菌酯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郁南縣好鄰居超級商場有限公司銷售的番木瓜(水果木瓜),噻蟲嗪和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郁南縣好鄰居超級商場有限公司銷售的菜豆(四季豆),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佛山市家之福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的香蕉(海南香蕉),噻蟲嗪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珠海市香洲區拱北鮮宜街商行銷售的食莢豌豆(荷蘭豆),吡唑醚菌酯、多菌靈和烯酰嗎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五氯酚酸鈉屬于殺蟲除草劑,也可消滅釘螺、螞蟥等有害生物。動物產品的五氯酚酸鈉殘留,可導致對人體的急性毒性作用,主要因皮膚接觸或誤飲污染的水引起,癥狀有乏力、頭昏、惡心、嘔吐、腹瀉等。《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中規定,五氯酚酸鈉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淡水魚中檢出五氯酚酸鈉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在養殖中違規使用或消毒魚塘后未清潔徹底。
恩諾沙星屬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用于治療動物的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動物專屬用藥。長期食用恩諾沙星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恩諾沙星在人體中蓄積,進而對人體機能產生危害,還可能使人體產生耐藥性菌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恩諾沙星在蝦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為100μg/kg。恩諾沙星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為快速控制疫病,違規加大用藥量;也可能是養殖戶不遵守休藥期規定,致使產品上市銷售時殘留超標。
土霉素屬于四環素類,是由鏈霉菌產生的一種廣譜抗生素,因其具有促進生長和治療疾病的作用,被廣泛應用于飼料添加劑,是防治患病禽畜的常用藥物。長期過量攝入土霉素殘留不合格的食品,可能導致胃腸道反應、體內菌群失調、肝臟損傷、過敏反應,還可能使人體產生耐藥性菌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土霉素在蝦肌肉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為200μg/kg。海水蝦中土霉素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在養殖過程中為快速控制疫病,違規加大用藥量或不遵守休藥期規定,致使產品上市銷售時的藥物殘留量超標。
噻蟲胺屬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觸殺和胃毒作用,對姜蛆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豆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1mg/kg。噻蟲胺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采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噻蟲嗪是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胃毒、觸殺和內吸作用,對蚜蟲、蠐螬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嗪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嗪在香蕉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2mg/kg。噻蟲嗪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采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多菌靈又名棉萎靈、苯并咪唑44號,是一種廣譜性殺菌劑,對多種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多菌靈在食莢豌豆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2mg/kg。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吡唑醚菌酯,是具有保護、治療和傳導作用的殺菌劑。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吡唑醚菌酯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吡唑醚菌酯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食莢豌豆中吡唑醚菌酯殘留量不得超過0.02mg/kg。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農戶為控制蟲害,加大了用藥量或未遵守采摘間隔期規定。
烯酰嗎啉是具有良好保護性能和抗芽孢形成的內吸性殺菌劑。經口毒性低,無明顯中毒癥狀。但長期食用烯酰嗎啉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烯酰嗎啉在食莢豌豆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15mg/kg。
3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分別為廣州市海珠區秋玉商行銷售的標稱廣東農夫山莊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甘草橄欖,喹啉黃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中山市潼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潮州市順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臺灣昱泰上莊話梅,糖精鈉(以糖精計)和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東莞市嘉榮超市有限公司麻涌星河城市廣場店銷售的標稱廣東農夫山莊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草欖(蜜餞),喹啉黃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喹啉黃是一種水溶性偶氮類合成的食用黃色色素,喹啉黃作為合成色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有潛在危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中規定,蜜餞涼果中不得使用喹啉黃,蜜餞涼果中喹啉黃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為改善產品色澤、提高市場價值而超范圍使用,也可能是生產企業未按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
糖精鈉是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劑,在人體內不被吸收,不產生熱量,大部分經腎排出而不損害腎功能。但如果長期攝入糖精鈉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欲減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話化類蜜餞中糖精鈉的最大使用量為5.0g/kg。話化類蜜餞中糖精鈉(以糖精計)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計量不準導致終產品糖精鈉(以糖精計)超標,也可能是生產企業為增加甜度而過量添加。
甜蜜素,化學名稱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甜味劑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長期攝入甜蜜素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一定危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話化類蜜餞涼果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為8.0g/kg。話化類蜜餞中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度,超量使用甜蜜素;也可能是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甜蜜素含量較高;還可能是添加過程中未準確計量等。
3批次食品檢出其他指標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其他指標問題,分別為廣州市白云區同德黃記豬腳飯店使用的飯碗,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州市白云區棠景東記蘇南鹵鵝店(個體工商戶)使用的湯碗,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佛山市三水區育康育文小食店使用的湯碗,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是一種低毒物質,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穩定性好、成本低等優點被廣泛使用。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是消毒餐(飲)具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餐具清洗消毒過程中控制不當,會造成洗滌劑在餐具上的殘留過量,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餐(飲)具消毒單位使用的洗滌劑不合格或使用量過大,或未經足夠量清水沖洗,最終殘留在餐(飲)具中。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同時要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將相關情況記入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按規定在監管部門網站上公開相關信息。